【报道】 “两岸有话说”第118期:“‘二二八’76年!这个政治牌何时休?!”
栏目:相关论坛 发布时间:2023-03-06点击数:

228日晚7时30由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和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办,“‘二二八’76年!这个政治牌何时休?!”为主题的第118“两岸有话说”(总第194期)线上讨论会在腾讯会议成功举办。

    每年二月是一年当中最短的一个月份,但在台湾,却永远是一个最折腾、最难熬的月份。折腾、难熬的原因就在于,过去30多年来,每年 2月28日都会上演台湾岛内族群撕裂蓝绿恶斗的一出大戏,并成为绿营每年的政治提款机,国民党往往只能被动回应,回首“二二八”事件76年之际,国民党到底要如何走出旋涡,这张“二二八”的政治牌在台湾到底何时才能真正结束呢?!本期 “两岸有话说”论坛,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特别邀请包括嘉义大学应用历史学系教授吴昆财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王立本联合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博士萧衡锺北京联合大学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王丰收在内的两岸专家学者针对“ ‘二二八’76年!这个政治牌何时休?!”这一议题展开交流,重点探讨还原“二二八”事件的真相、为何台湾对“二二八”有多种解读、为何“二二八”事件会沦为绿营的政治提款机、两岸同胞该如何正确认识理解“二二八”事件等方面内容。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秘书长罗鼎钧担任本次会议主持人。

吴昆财表示,“二二八”事件至今已有76年的时间,其实早已尘埃落定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赔偿。之所以仍不断被拿出来炒作成为争执的话题,不可否认是因为某种政治原因才持续被扩张放大。民进党长期以来将“二二八”定义为国民党政府对台湾民众的大屠杀,而对于在日据时期惨死在日寇手中的数十万台湾百姓却绝口不提。观察“二二八”为何会引发多种解读,首先要分析谁是该解读下的既得利益者。对于某些政治人物来说,从不同的目的出发一定会有其不同的解读倾向性。实际上,台湾人民对于老一辈的过往应该选择放下,用平常心来面对,否则台湾永远不能走出对历史的纠结。

王立本指出,探寻“二二八”事件最终会酿成轰动全岛性事件的原因,必须要循着历史的源头。当时接任国民政府负责人的陈仪在军界有相当完整的资历,但彼时台湾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超陈仪的预期,首先是台湾居民的认同分歧,经历了日据时代,并且当时有很多台湾本土人士到日本或大陆留学,在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以及对台湾前途的思考方面,因为不同背景下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因此面对后殖民时代来临,对于台湾的未来发展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二二八”事件的背景复杂状况远远超出陈仪的预期,其虽一直以清廉能干著称但手中兵力匮乏,并没有做出有效应对。

萧衡锺提出,参考“二二八”的民间文献也要考虑到其历史局限性,以及口述者的个人政治立场及基于自身的利害计算等因素,探究“二二八”事件的后续影响,不仅要重视历史事件的传播面向,也要凸显之前之后的社会脉络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很多台湾人民认为“二二八”事件是所谓转型正义的里程碑,在台湾的执政者轮替过程中,政府对于“二二八”事件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政府应该回归历史理性真相,追究责任并不会造成台湾族群对立的情况,规避问题只会使得转型正义不能重现,对于台湾迈向人权法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蓝营和绿营对于“二二八”也呈现出了不同意识形态的认知和立场,台湾对此想要弥平争议,达到真正的转型正义,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丰收表示,在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府对于台湾地区的治理有失误也有亮点。针对台湾地区的特殊性,保留了很多特别的治理方式,这也给了台湾地区本土化势力之后崛起的机会。当前绿营坚持的所谓“台独”史观,以悲情和族群为基调的叙事方式,实际上是对历史进行抽离之后抽象再组合的产物,并不是历史情境的还原,相比于情感的诉求,更多的是利益的驱动。被“台独”不断美化的日据时代,所谓的皇民化教育泯灭台湾的在地文化,警察制裁恐怖统治。在国民党政府接手初期,台湾社会某种意义上得到了各种潜在压抑能量释放的空间,但国民党政府当时在各种原因下的粗暴治理也引发了许多问题。然而如果围绕“二二八”事件进行历史分期,把之前的台湾历史进行美化,对之后的历史一概丑化,并不只是立场的选择,而是基于利益表达的本土美化。

除了与会嘉宾带来精彩的发言,在线观众也积极参与到了议题的提问互动中,观众提问涉及民进党持续操弄“二二八”事件是否还能触及台湾人民有感、当下的台湾社会应如何看待“二二八”事件带来的衍生影响等多方面内容,与会嘉宾悉数作答,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凸显两岸青年及学者对于议题的高度关注

其中,吴昆财提到,新旧政权的转移必然会出现摩擦和冲突,两岸同胞应正确理性地看待“二二八”事件,要从历史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并从中解脱出来,避免悲剧重演。王立本指出,近年来民进党消费“二二八”的力道降低是因为效用降低,但历史的教训值得铭记,台湾海峡不应该成为两岸人民的阻碍,两岸不应受到外部势力的挑拨,应该秉持共同的目标构建同一个民族未来。萧衡锺认为,“二二八”事件无疑是台湾历史中一个巨大的创伤,对于历史的回忆之所以会出现对立面,是因为利益的冲突导致对未来的不同愿景蓝营绿营走出各自的想象,走向集体记忆的共同体仍需要更多的时间。王丰收表示,民进党的包容更多是基于政治机制上的排斥性吸纳,这种狭隘的地域主义也并没有带来公平及和解。而其高喊的所谓族群融合,实际上从概念上就是一个悖论,其从定义上先划分了族群,便很难再实现融合。

会议最后陈词总结环节,吴昆财认为,时间的沉淀会让历史呈现真实的一面,对于历史的研究不会停滞,对于未来的探索也应该放下过往的执念。王立本指出,让“二二八”回归史实是学界的责任,应该用坚实的史料去剔除“二二八”解读中染上的各种不必要颜色。两岸只有不断建构对国家的共同想象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萧衡锺提出,民主化的基础在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应该从民主政治的教育着手,培养台湾人民的现代理性,才能让台湾从民族一体化的阶段迈向民主巩固。王丰收表示,只有去除各种杂乱的意识形态政治符号,才能让劳动人民获得应有的尊严和利益,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只有实现国家统一和共同进步,才能彻底解决“二二八”以来的民族悲剧。

通过简短的2小时线上交流活动,120余名两岸人士汇聚一堂共议“‘二二八’76年!这个政治牌何时休?!”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岸交流,为维护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推出的“两岸有话说”主题论坛,作为与“海峡青年观点论坛”和“智汇青年融四地”同步进行的两岸交流系列活动,主要特点是邀请两岸四地权威学者及媒体人,聆听海峡声音,关注两岸热点,寰宇全球视野,发出立足两岸,面向世界的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