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两岸有话说”第113期:“2023年两岸关系的变动与展望”
栏目:相关论坛 发布时间:2023-01-16点击数:

114日晚7时30由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和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办,“2023年两岸关系的变动与展望”为主题的第113“两岸有话说”(总第189期)线上讨论会在腾讯会议成功举办。

    2022年台湾政坛历经“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的“抗中保台”牌在此次选举中完全失效,民进党在蔡英文辞党主席之后赖清德接棒态势明显,因此进入2023年以来民进党也从“抗中保台”论转变成“和平保台”论。与此同时2023年一整年又是台湾地区的“大选年”,蓝绿白等政治势力会在两岸关系上做出何种论述,都攸关着2023年的两岸关系变动。中美角力、俄乌冲突和诡谲多变的国际情势也都牵动着2023年两岸关系的发展。从2023年新任国台办主任宋涛的新年发文中也明确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同时,宋涛还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任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绝不可能得逞。因此展望2023年这一年的两岸关系,将会有何变动都是两岸各界关注的话题。因此本期 “两岸有话说”论坛,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特别邀请包括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学系兼任教授、财团法人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淡江大学战略所助理教授、台湾大学政治学博士马准威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曦在内的两岸专家学者针对“2023年两岸关系的变动与展望”这一议题展开交流,重点探讨回首2022年,展望2023年两岸关系会是“缓”“和”还是“斗”、 中美和国际情势的角力下,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将会扮演何种角色、大陆方面会如何看待2024大选蓝绿白政坛的两岸政策论述、2023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等方面内容。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秘书长罗鼎钧担任本次会议主持人。

潘兆民表示,回顾2022年两岸之间发展的困境,经常可以听到大陆方面对于台湾以疫谋独的形容,而民进党也在不断操作抗中保台牌来倚美谋独。过去一年来,两岸之间彼此互信不足,大打认知作战的情况层出不穷。在有心政客的刻意操作下,两岸之间非理性的误解和民意的对抗此起彼落,硝烟四起。因为两岸之间民意对立的态势,国际媒体将台湾形容成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认为台湾被当作是工具和棋子,似乎已经变成了大国竞争的擂台。

彭韬认为,展望2023年的两岸关系,目前来看“缓”是暂时,“和”是双向,而“斗”是常态。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的大败主要源自于抗中保台牌的失灵,民众也用选票体现了对于民进党长期操纵意识形态以及切割两岸关系的不满。对此民进党内部应该也做了深刻反思,因此民进党当局目前对于大陆的态度趋向温和,使得自去年8月佩洛西窜台以来风高浪急的两岸关系有了趋缓的迹象。在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中,美国总统拜登的表态也从“四不一无意”升级到“五不四无意”,说明美国不太赞成民进党抗中保台的政策,并不希望台海局势再度恶化引发中美双方冲突。

马准威提出,2022年是美中台三方关系较为混乱的一年,恰逢美国的中期选举、中国大陆二十大的召开以及台湾的“九合一”选举,三方彼此之间内部都有各自的议程,从而形成了难以妥协的状态。因此在2022年,无论是美中关系还是两岸关系的紧绷程度都非常高。随着去年下半年中美双方领导人的会晤,二者合作的态势较为明朗,美中关系和两岸关系也逐步进入缓和状态。

曹曦表示, 两岸之间在疫情后,如果能够重启交往沟通,两岸关系总体上会趋于缓和,两岸民间对于恢复交流有非常高的期待,在疫情困难时期过去后,2023年相对之前在各方面的条件会更加成熟。当然也不排除台湾为了迎接2024年的大选再次操弄抗中保台牌,在中美关系之间,台湾有其无力感,明知被视为棋子仍要有意或无意地靠近美国,深陷在倚美谋独的状况中难以自拔。大陆对于两岸关系的表态一直笃定且明确,蓝白绿的两岸政策论述如果顾及大陆的看法,就应该朝向和平统一的目标努力。

除了与会嘉宾带来精彩的发言,在线观众也积极参与到了议题的提问互动中,观众提问涉及民进党政府执意将台湾义务兵役从四个月延长至一年的时间,对于2024年台湾领导人大选的政党支持率会有何影响等多方面内容,与会嘉宾悉数作答,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凸显两岸青年及学者对于议题的高度关注

其中,潘兆民指出,目前台湾年轻人普遍认为和平保台对于台湾来说更为有利,并且对民进党过分亲美的行径产生疑虑。台湾的年轻人口中虽高喊捍卫台湾,但却并不想亲自上战场,家长更是为此忧心。如果“疑美论”的效应继续扩大,叠加延长兵役的影响,对于民进党巩固政权可能会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彭韬认为,民进党当局延长兵役只会进一步加剧台海的紧张局势,服兵役时间从四个月增加到一年,台湾的作战能力并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反而会将台湾置于兵凶战危的境地。因此在“九合一”选举后,台湾的主流民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求和平、求稳定才是最大愿景。马准威提出,在两岸螺旋敌意持续上升的状况下,大陆在台湾的军事存在不断提高,也会提升台湾出于安全考量的军事防备。两岸间失去互信只会使对立情绪不断加深,促进两岸交流才是消解误会的最好方式。曹曦表示,在台湾社会,年轻世代已经成为需要被关注的重要人群。台湾延长义务兵役制度的调整,关系到的不仅是年轻人自身,还有其背后的整个家庭。台湾的少子化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压力,年轻群体显得弥足珍贵。对于大陆来说,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可以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吸引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发展。

会议最后陈词总结环节,潘兆民表示,两岸之间应该更多关注对于和平的建构,减少相互挑衅,对于台湾来说与其投资军备不如投资两岸和平,才是避免两岸冲突的最好方法。彭韬提出,疫情三年导致两岸官方交流的停摆,民间交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疫情过后,两岸应加大力度促进商务、教育、文化交流,为两岸同胞创造更多福祉及合作共赢的机会马准威表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两岸当前并未处于关系最差的时期,两岸同胞仍可以用线上线下的平台保持密切的联系,交流和沟通可能会让很多深层问题浮出水面,以两岸中国人的智慧一定会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让两岸关系变得越来越好。曹曦认为,2022年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的确出现了很大波动,大陆方面对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期待一直没有改变。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脉络上看,两岸目前遇到的困难只是阶段性的考验,对于台湾问题,2023年大陆方面也会做最好的准备及最坏的打算。

通过简短的2小时线上交流活动,180余名两岸人士汇聚一堂共议“2023年两岸关系的变动与展望”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岸交流,为维护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推出的“两岸有话说”主题论坛,作为与“海峡青年观点论坛”和“智汇青年融四地”同步进行的两岸交流系列活动,主要特点是邀请两岸四地权威学者及媒体人,聆听海峡声音,关注两岸热点,寰宇全球视野,发出立足两岸,面向世界的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