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妇女儿童权益报告分析
栏目:热点专题 发布时间:2022-03-14点击数: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以下简称妇幼保障)是全世界人权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与人权整体保障的程度紧密相连。由于性别和年龄结构的客观存在,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一旦缺失或者不足,往往会使妇幼群体成为最弱势群体,因此对于妇幼的保障是一项始终在进行时的事业,构成了各国各地区人权事业的试金石与基准线。中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比较分析,应当从中美两国人权情况的整体出发,重视人权的普适性与妇幼保障的特殊性,最终达到彼此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与整体进步,为全世界人权事业尤其是妇幼保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基本权益比较


美国儿童和未成年人在人身安全、家庭保障和物质生活水平上持续遭遇威胁。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美国普遍存在使用童工现象。2019年美执法人员查处的违反《公平劳动标准法》的童工案件达858宗;美国约有50万名童工从事农业劳作,很多孩子从8岁起就开始工作,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童工因农药致癌风险更是成年人的3倍。美国政府在疫情期对移民坚持“骨肉分离政策”。2021财年美国关押的170多万移民中,高达80%被关押在私营拘留设施中,包括4.5万名儿童。多数儿童被迫与父母长时间分离,并被安排在类似“集中营”的不安全设施中。2021年,美国童子军协会与数万名曾遭性侵的前童子军成员的代表团体达成总额8.5亿美元的赔偿协议。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8年8月报道,超过1000名妇女儿童在过去数十年间遭到300多名牧师性侵害,而这些只是美国社会内部对儿童系统性实施性侵害的冰山一角。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显示,美国约有1050万名贫困儿童,占儿童总数的14.4%;其中71%的贫困儿童为有色人种;6岁以下贫困儿童多达360万人,其中160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贫困与不安全严重伤害美国儿童的生命安全与生长空间。


美国妇女除了遭受职业瓶颈、就业歧视等社会痼疾之外,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据统计,在美国平均每3名妇女中就有1人受到过家庭暴力伤害。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8年4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7.3%的美国女性在生活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来自亲密伴侣的身体暴力、性暴力或跟踪。据美国家庭暴力研究所统计,美国家庭暴力受害者85%为女性,每年有530万妇女受到虐待,有千余名妇女被她们的配偶、同居者或男朋友杀害。监狱内妇女遭受暴力问题严重;军队是妇女性骚扰和性侵害的重灾区。调查显示,在美国军队中,超过32%的女性表示曾遭受过性侵犯,有80%的女性表示曾遭到过性骚扰。


中国在妇女的就业保障、家庭生活、生育权益保障和反性骚扰方面实施各项人权保障。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将男女平等价值理念引入法规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各环节,全面依法落实男女平等。同时,针对妇女的特殊需要,中国不断加强保障妇女的健康权利,普及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保障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力发展针对0-3岁幼儿的托幼机构,为妇女平衡工作与家庭提供支持。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截至2019年,全国法院累计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5749份;公安机关参与调处化解家庭矛盾纠纷825万余起,有效预防制止家庭暴力行为617万余起。针对反性骚扰,中国制定了《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指导手册》《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指导手册》,用人单位建立健全性别平等相关制度机制得到进一步推进。


针对儿童权益保障,中国对未成年人保护服务设施和制度保障不断加强。在条件适宜的县(市、区)普遍依托现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县级未成年人保护设施,提供儿童临时监护照料和家庭服务。将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0—6岁儿童和社会散居孤儿全部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和“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切实保障孤弃儿童生存权和发展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国家所有扶贫开发重点县,惠及近3800万名学生,农村儿童生长迟缓问题得到根本改善。为儿童健康和成长兜底,成为中国儿童权益保障的基础工程。


二、疫情防控比较


疫情防控暴露了美国政治极化导致的治理能力缺失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极端不公等社会痼疾,妇女和儿童在疫情期间受到了身心的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表现在美国儿童染病率不断上涨,医护染病率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的染病率不断攀升,染病家庭遭受家人死亡后的情感创伤未得到及时干预和救助,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众多美国中产阶级以及贫困家庭破产甚至不敢就医,这些都严重伤害了美国妇女儿童的基本权益和生活质量。截止到2022年3月中旬,美国已经累计确诊超过8000万例,其中美国儿童确诊率超过1200万例。女性除了遭受疫情直接威胁,还遭遇就业不公和社会保障缺失的挑战。自2020年2月以来,美国已有230多万名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美国仍然是工业化国家中唯一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行带薪育儿假的国家,联邦政府也没有为普及学前教育提供资金。但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是双职工家庭,41%的母亲要养家糊口。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女性总体收入只有男性的82%,非洲裔、拉丁裔和美国原住民女性的收入要低得多。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维韦克·穆尔蒂称,与两年前同期相比,2021年美国女孩企图自杀的人数增加了51%。


中国疫情防控一直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和动态清零政策,使得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最快实现生产生活的常态化,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增长持续本身是对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最基础和最全面的支撑。中国人权事业不仅没有倒退,更在精准扶贫、区域平衡、城乡平衡以及社会保障体制完善进程中,整体改进了女性与儿童的生命权、尊严权、发展权以及物质保障与人格保障。


三、公共安全比较


美国社会治安形势恶化,暴力犯罪居高不下,妇女和未成年人成为大规模枪支暴力的受害者。根据美国“小型武器调查”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在全球现有的8.57亿支民用枪支中,美国人拥有3.93亿支,约占46%。每100个美国人就有120支枪,人均超过1支。2021年美国共发生693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比2020年增长10.1%。枪击事件导致超过4.4万人丧生。其中未成年人在校园枪击案和街头枪击案中逐渐成为受害者的比例不断上升。2021年美国枪击事件共导致1229名12岁至17岁青少年死亡、3373人受伤。由于有枪家庭保管疏忽,未成年人获取枪支越来越容易。据统计,2020年美国共发生369起儿童意外枪击事件,显著多于前两年。在家庭和社区枪击案中,不少妇女包括怀孕妇女成为家庭枪支暴力、儿童误用枪支、社区帮派混战的受害者。


中国历来执行严格控枪,2021年以来,全国各地共破获枪爆案件864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338人,全国各地共收缴枪支1.9万支、子弹52万发、炸药12吨、雷管5.4万枚。对于枪支从外部流入进行严格管控和枪爆案件的高破案率,使得中国枪击案发率和暴力犯罪率不断下降,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得到最全面的保障。


四、社会平等比较


2010年和2015年美国接受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议时,美国政府均承诺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然而时至今日,美国国会仍未批准这一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性别歧视是美国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美国妇女受到长期的、系统的、广泛的、制度性的歧视,各种公开的、隐蔽的性别歧视现象触目惊心。其一,对妇女的就业歧视和职业歧视相当严重。在美国,妇女就业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文书工作和零售业等领域,在高声望领域妇女所占的比重大大低于男性。与美国科技从业者数量增加相反,美国女性科技从业者人数却在明显地下降,仅仅占全部科学技术领域工作人数的1∕4左右。二是美国妇女失业率明显高于男性。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美国零售业岗位共减少54300个,但男性和女性的遭遇却截然不同:女性失去了超过16万个职位,而男性却增加了10.6万个职位。三是美国职场对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存在歧视。孕妇和新生儿母亲面临着现实的就业歧视问题,许多雇主并不尊重《怀孕歧视法案》,时常发生逼迫怀孕女员工离开自己工作岗位的事件。四是在职业发展中,妇女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发展机会,很难打破职业竞争中的“天花板”。在美国科学技术领域工作的女性中,有50%的受访者表示在工作中经历过性别歧视;约70%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在政界和商界担任高层领导职位的女性太少。五是男女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多年以来,男女两性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维持在21%左右,其间2007年差距为23%,2016年差距为19.5%,缩小差距的幅度并不大。六是妇女贫困问题严重。联合国专家组2015年12月11日发布的报告指出,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美国贫困妇女比例从12.1%上升至14.5%,该数字持续高于男性。


中国在社会平等方面不断进步,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出发,重视保障妇女土地权益、教育权利和财产权利,从而从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依法全面保障妇女的人格独立。2014年起,中国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明确要求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记载到权属证书上,广大农村妇女实现了“证上有名、名下有权”。在就业实现方面,中国2019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为43.2%,比2015年上升0.3个百分点。在教育方面,中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文盲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90%降至2017年的7.3%,女童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与男童完全相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已达52.5%。女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的比例已达48.4%。在政治权利保障方面,2017年,中国党政机关女干部人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2.2万增加至190.6万,占干部总数的26.5%。201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新录用公务员中女性比例达到52.4%;地方新录用公务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4%。这一切表明,中国正在从经济基础、社会权利和政治参与等方面平等保障妇女的各项权益。

五、总结


1993年联合国《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妇女和女童的人权是普遍性人权当中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部分,妇女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充分和平等参与政治、公民、经济和文化生活,消除基于性别的一切形式的歧视是国际社会的首要目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五个目标,就是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在人权问题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十全十美的,中国有自知之明,不会在人权问题上不做别国的“教师爷”。但是美国却往往奉行“双重标准”,无视自身问题而动辄以“人权卫士”自居。中美妇女儿童权益比较,需要从事实出发,客观总结两国的基本国情、发展脉络和存在的问题。总结问题与教训,彼此交流经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全人类的人权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