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树:俄乌战争与普京内外政策的进退失据
栏目:名家评论 发布时间:2022-03-05点击数:

据俄媒报道,莫斯科时间2022年2月21日21时,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将正式签署法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独立。这也意味着俄罗斯正式放弃《明斯克协议II》。在该电视讲话前,普京已经将他的决定通报给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与德国也是《明斯克协议II》的执行监督国。两国虽对俄罗斯政府的决定表示失望,但均表示愿意继续保持接触。


自从2022年1月下旬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持续紧张,并且,北约由于介入到俄乌两国冲突去,使得俄乌关系日趋紧张,全球各国媒体都普遍认为,俄罗斯、乌克兰、北约三方爆发战争的概率日益增加,甚至西方国家有些知名媒体公开宣称,俄罗斯将于2月16入侵乌克兰,仿佛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与北约之间大规模的战争近在眼前了。然而,由于在2月24日俄乌战争的正式爆发,使得西方国家媒体这些对俄国的不实的报道变成了现实。


长期以来,北约不断地东扩确实对俄国构成了巨大战略和安全上的压力,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俄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枚核弹头的大国,北约集团虽然在不断地压迫俄罗斯战略活动空间。但是,它也不敢贸然和俄国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俄国的地缘环境是在不断地恶化中,也并没有非到与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进行一战的地步。

 

普京的内外政策与俄国的现实


客观地说,普京作为一名前苏联的特工,在当上俄罗斯总统之后,确实阻止了俄罗斯国势,自苏联解体之后不断地下滑趋势,就凭这一点,说普京是俄罗斯当代最优秀的政治家也不为过的。然而,也应该看到,普京在俄国的要是以提升他个人权威,来加强他对俄国的统治,使这个国家基本上恢复了秩序,而并没有像秦国商鞅变法或北宋王安石变法对国家进行体制性的革新,本质上还是沿用叶利钦和前苏联时代的体制模式,只不过普京个人能力比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更为出色,使得这套国家体制得到了较好的运行。同时,这套体制也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和政治,以及社会的转型,使得它的人民和市场活力难以被激发出来。由于在普京的时代,俄国经济始终无法完成真正的转型,因此,它的经济主要还是以依赖于对石油和武器装备的出口,来维持其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并且,在工业制造技术上大多数还是在沿用苏联遗留的技术,而俄国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是乏善可陈。


俄国之所以出现经济增长乏力的状态是因为普京没有像秦孝公和王安石一样,在俄国先进行内政大的变革,以加强国力,再图对外进取。而他只是在俄国国内消灭了几个反对他或不听话的政治和经济寡头之后,就与其他的寡头进行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妥协即他们只要在政治上支持普京在俄国的统治,他们依然可以保留很多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所以,普京时代的俄国政治和经济环境,并没有真正比叶利钦时代好到哪里去。这从普京上台的2000年至现在,俄国经济的总量和增长速度都远远赶不上,同时期中国的经济,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同时,由于俄国的政治经济生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普京虽然把一些巨型寡头所拥有的企业全部、收归了国有,但是,缺乏相应地制度创新的安排,使得这些国有化的企业资产又被不法官员所侵吞,而普京对此也无能为力。


在此背景下,普京只能把目光投向外交上,通过外交上的成功,来巩固他在国内的统治权威。应该说,普京先后在2008年的格鲁吉亚和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以及在2015年叙利亚内战中,都取得战术性的小胜了。但是,俄国除了在叙利亚内战中的军事和政治行动可圈可点之外,其他两次的小胜,它虽然收复了一些所谓前苏联时期的领土,却引起了当事国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历史上被前苏联控制过的一些东欧国家极度的战略恐慌,促使它们在战略上彻底倒向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进而获得安全上的保障。因此,乌克兰死心塌地加入北约是有美国和西欧国家,在乌克兰活动和扶持在乌的亲西方势力因素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普京在战略上极端的短视,而盲目和强行合并乌克兰领土克里米亚,让乌克兰的亲俄势力在它的国内彻底失去了话语权所造成的结果。


因此,普京在对外政策种种极端短视的战略行为,归根结底是他在俄国国内无法进行彻底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国家行政体制变革所导致的,而这样没有进行彻底变革的俄国,是不可能激发国民的潜在的生产热情和创新能力,使得它的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也让自己对外战略变得非常短视,进而导致俄国无法与北约军事集团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的持续对抗。从这次俄乌战争来看,俄军之所以推进非常不顺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像美军那样,给本方的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力量上的支援,虽然一开始没有出动空中力量很可能是考虑到要减少乌克兰军民的伤亡,为俄国下一步在乌克兰的长期统治减少一些政治上的阻力。但是,到了战争第五天,俄军精锐的装甲部队依然在基辅城下,遭到乌克兰军民的顽强抵抗时,它不能给地面的装甲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这就足以说明俄国国力根本无法承担与一个中等国家打一场长期战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未来的一周,俄军如果再不能在乌克兰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俄乌战争的走向将会朝着有利于乌克兰和北约集团方向发展。


(作者: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江苏省历史学会东南亚研究分会助理研究员、中国海峡研究院研究员)